官方微信

参会讲演

冯惠玲:跨越围墙——数字人文的多维价值

2023-04-27

以下文章来源于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 ,作者刘兆阳


冯惠玲:跨越围墙——数字人文的多维价值


数字人文是本世纪以来人文学术和文化形态的“新物种”。它亦文亦理的学科融合,亦道亦术的相互承载,亦知亦行的目标交叠,突破了既有的学术建制和思维之墙,向通行已久的知识框架、知识生产和知识评价发出挑战和更新信号,从人文新枝伸展蔓延至学术和思维的广域深处。2023年3月17日上午,传习讲堂第十三讲在静园一院201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是“跨越围墙——数字人文的多维价值”,由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院长冯惠玲教授主讲,讲座从数字人文的多维价值出发,探寻其中蕴含的多重跨越,领略数字方法介入的人文学术新图景。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主任张藜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系内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并参与讨论。


数字人文之下的破墙开放


冯老师认为,长期以来我们的生活空间是由或有形、或无形的墙组成的,然而知识世界已经过于庞大,以至于无法被任何单一机构的围墙所囊括,数字人文向往将这一现实转变为学术创新、学科交叉融合和知识民主化的场合。数字人文涉及到学术成果、学术活动、学术项目、学术期刊、专业教育、学术共同体、学术资助等多方面内容。冯老师介绍了数字人文领域中所包括的两大国际研究联盟、地区组织、专业组织、国家组织在内的国内外学术共同体,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在专业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所开展的工作,让我们看到了数字人文破墙开放后的影响力。


数字人文是什么


冯老师通过引用不同学者的观点,对数字人文的概念进行解读,考虑到其内涵的丰富性,数字人文的版图边界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数字人文项目的实现需要经过数字化(载体转化)、文本化(OCR识别)、数据化(提取实体、语义表达)、结构化(知识组织)、可视化(图形映射)等过程,包括了数字重建、数字学术、数字文化、数字记忆等内容,数字人文具有处理海量数据,实现数据可视化,促进知识发现等超越人工的力量。冯老师以数字圆明园、北京记忆、“宋徽宗和他的时代”数字人文专题等案例,展示了数字人文作为文理结合的产物,推翻了文理之间、人文与技术之间的壁垒,实现共同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对数字人文概念落点大致可分为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学科、实践四种形式,科研、教育、实践三位一体是数字人文的鲜明特征。


多维价值中的融合与超越


冯老师进而讨论了数字人文的多维价值。


在学术价值方面,我们可以借助数字科技手段进行人文研究,发掘传统研究者所未发掘的新脉络,这是数字人文项目最终极、最理想的功能。数字人文有助于拓展研究领域,丰富知识的生产、传播与教学方式,拓展人文研究的问题空间和场景。数字人文还有着激活教育的功能,在培养学生阅读、书写、理解、创造知识方面发挥着不同于传统教育的作用。数字人文是传统知识和方法的延伸,它强化并补充了人文领域长期秉持的一些理念,将我们从线性的、临时的、媒介的限定中解放出来,数字人文可以说是对逐步式微的人文学科的一种挑战。


在应用价值方面,冯老师认为数字人文技术节省了学者在查找资料、文本处理分析等方面低水平重复的时间精力,在数字化建设、数据集建设和文本处理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利用数字化的工作和方法有助于解决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人文问题,如利用传统方法研究《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及阶级关系,浙江台州市仙居县吴氏家族千年家谱等。应用数字方法和工具有助于延伸人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目标实现能力,真正实现知识的可视化。数字人文方法可应用于史学文献数字化建设、文本相似性比较、语言分析和语料库建设、艺术品数字化重塑、主题建模技术、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领域。


在方法论价值方面,冯老师指出数字项目的版本迭代促进了实验,包容了冒险、重新定义失败,为愿意冒险的人创造了新的可能性。数字信息技术接入人文研究,可能导致研究体制与范式的深层变革,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人文领域。数字人文涉及到多种混合思维,如在主观感悟中加入客观要素的统计与比较,在考查和演绎方法中加入归纳和实证方法,在具体化、个别化中加入一定的抽象化和普遍化,从长行思维到无形思维,从定性研究转向定性与定量结合。


数字人文的学术版图体现了强大的包容性,涉及学科广泛,研究论文分布在超过100个学科领域之中,主要集中于文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艺术学以及文化研究等,凸显学科交叉性,数字技术与传统人文领域的交叉,催化人文学科内部的进一步交叉,逐步实现数字科技与人文学术相融,量化计算与质化研究相融,互动与融合使数字人文内涵外延变得复杂多样。数字人文推动了学术生产的多样化,其成果形式多样丰富,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阅读途径,改善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推动学术生产走向开放化,弱化学术发布的壁垒,学者再不依赖传统的印刷出版机制,消除传统印刷出版对学术产出数量的控制,弱化学者与大众在学术创作中的壁垒,通过在线交互机制促进参与式创作,数字人文成果发布模式正在对这些存在已久的评价规则发起挑战。


在产业价值方面,冯老师认为数字人文的实践性、项目化知识生产催生了大量文化业态,文化事业支撑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反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成为文化繁荣的一体两翼。最后,冯老师对数字人文破墙关键词进行了提炼,认为数字人文是一个开放式成长的、价值叠加的新领域,并指出每一套话语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堡垒,如果我们毕生都生活在某个堡垒之中,只会用那个体系的话语理解世界,这个堡垒就成了困住我们的监狱。我们要做的是在堡垒上打开窗户,看到不同的世界。


撰稿:刘兆阳

排版:张雪梅

编辑:张雪梅

审核:曹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