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新青年 | 欧洲数字人文暑期学校见闻录
DH新青年 | 欧洲数字人文暑期学校见闻录
本
期
作
者
王思婕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2020级世界史博士研究生
今年八月,我很幸运地获得了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的奖学金,参加了在德国莱比锡大学举办的为期两周的第12届欧洲数字人文暑期学校(European Summer University in Digital Humanities,ESU)。暑期学校一共设有10个时长约为36小时的研讨班(workshop),我选择的是“R语言下的遥读:从文本分析到地图化”(Distant Reading in R. From Text Analysis to Mapping),这是暑校里最受欢迎的研讨班之一,本来因为报名时间较晚,我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视觉人工智能”的研讨班,但有学员因为签证问题无法线下参加之后,我被优先候补了进去。
参加暑校的学员普遍来自欧洲高校,也有从加拿大、美国、尼日利亚和以色列等国专程赶来的学员。由于航班限制,甚至有一位俄罗斯青年教师坐了两趟火车,又转了两次大巴,花了两天时间才到达。目前仍是新冠大流行的特殊时期,所以国内的同学较少关注海外的暑期学校,更不用说较为小众的数字人文方向了,于是,我成为了今年ESU唯一一位来自中国高校的学员,也是唯二的两名中国人之一,另一位中国同学目前在比利时某所大学做科研助理。当然,我之所以能够有机会参加ESU,得益于过去一年我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资助,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进行我的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在一年联培的尾声,参加欧洲数字人文暑校给我留下了德国行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1、披荆斩棘的学习生活
对数字人文最初的了解,源于我在南京大学的导师——王涛教授。他长期从事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对德国的数字人文教育有过一些调研,并发表了一篇相关论文,也正因如此,我一直想亲身体验欧洲当地的数字人文教学。然而,申请ESU之初,我的内心非常忐忑。一方面,我对自己的实操能力没有信心,因为此前完全没接触过R语言,仅仅尝试使用Python完成过一些地理和人口信息的处理,所以,当时我担心自己无法入选以及得到DAAD的资助。另一方面,我也担心入选之后,因为不熟悉R语言,跟不上课程进度。所以,当收到录取和奖学金通知时,我甚至一度陷入了焦虑,害怕自己英语不够好,听不懂上课内容,担忧不能和外国同学侃侃而谈。但随着日期的临近,我也只能打包行李,坐上了去莱比锡的列车。
课程中的第一个挑战,果然还是语言。我们研讨班全程有两位老师,都来自意大利,分别教授第一周的R语言基础和文本分析,以及第二周的地图可视化,当周没有教学任务的另一位老师也会在场答疑解惑。课程进度非常快,我们要在第一周完成文本分析的全部内容,包括自然语言处理、主题模型、机器学习、情感分析以及文体测量。因为班上半数以上同学的母语是英语,比如来自爱尔兰和加拿大,抑或是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读书,比如英国和美国,所以老师说话速度也很快,因为几乎没有语言障碍。第一周主讲R语言的老师,英语带有浓重的意大利口音,我经常会迷失在不能理解的术语中,以至于直接跳过了几条代码。有一位法国同学和我一样常常因为听不懂而晃神,但是,由于这两位老师都精通法语(欧洲人文学者的常态),所以他可以立刻得到母语的指导,这让我羡慕不已。不过好在我很快和一个墨西哥女生混熟了,她硕士就毕业于数字人文专业,程序语言的底子很好,而且因为从小生活在美国,说得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所以慢慢她就成为了我的小老师,在她的帮助下我勉强度过了第一周。
到了第二周,主讲的另一位意大利老师,因为长期在意大利以外执教,英语几乎没有口音,我很容易理解,课程难度对我来说也相应降低了不少,加上一周的熟悉之后,我也更放松,敢于直接举手提问,跟不上课堂节奏就主动说,学习上比第一周顺利了很多。此外,我又结识了一位正在斯坦福大学读博的波兰同学,由于他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所以除了擅长R语言,中文也非常流利,解答了几乎所有我第一周时不太理解的部分。暑校的最后一天,我和墨西哥女生代表整个研讨班做了成果展示。我们抓取了两周以来所有关于ESU的推文(tweets),她做了推文的情感分析和作者坐标在地图上的可视化,我则用所有推文的内容做了主题模型。尽管我们自认为在小组展示中表现得不错,但最后并没有得到第一名,不过这完全在情理之中,因为每个小组都做得非常用心,看到他们的作品之后我觉得我们的内容过于中规中矩,不够吸引人。
2、丰富多彩的活动
诚如之前所说,在参加暑校之前由于对自身英语的不自信,给我带来了社交的恐惧。由于ESU的一个核心宗旨就是加强年轻学者的社交网络,所以我们不仅每天中午一起在食堂吃饭,还有6次全体的晚间聚餐。而我因为获得了DAAD的奖学金,全体聚餐之外的每个晚上都要和任课老师以及其他奖学金获得者共进晚餐,所以几乎是被“强迫”参与到了学术社交中,不过,我也逐渐乐在其中。硕士毕业后一直做研究助理的德国女生,跟我说起她最近的博士申请;曾经去过中国,学汉学的德国男生兴奋地告诉我下一年他很有可能去台湾完成硕士论文;一个因为英国脱欧导致项目被砍的意大利妹子,跟我诉说她无法去利兹大学读博的遭遇,并且特别认真地向所有人宣传我的博士课题,夸赞它有趣极了。其实,此前因为信心不足,我很少主动说起自己的研究内容,无形中也错失了不少和大家交流的机会。
晚餐时,老师们也会主动和我们聊起他们的项目,像是教授我们地图可视化的Giovanni Pietro Vitali老师,他的一个项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法西斯在意大利暴行的可视化了地图,由于基于大量可考的数据,所以这项研究能有力地反击意大利目前一些政客在法西斯问题上的修正主义。和他的谈话让我感受到数字人文在研究宏大叙事上的巨大优势。就像墨西哥女生说的那样,数字人文学术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友好,总是热情地分享自己的经验,耐心地聆听你的想法,鼓励你构建中的项目。曾最让我担心的社交环节,最终构成了我无限回味的一个个瞬间。记得离别的时刻,我和一个来自以色列的男生,一起畅想数字人文的美好未来,“以后别人说起自己是data scientist,我们会骄傲地告诉他们,我们是digital humanist”,然后我俩大笑;帮助我最多的墨西哥女生告诉我,她以后要来中国参加数字人文的活动,因为她的爷爷就是来自中国的移民,中国是她的Dream Country。
暑校还为我们安排了莱比锡大学图书馆和当地三所博物馆的参观,以及城市游览,绞尽脑汁地让我们的两周变得更充实;课程之外每天都有讲座,每周都有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项目;每晚都是不同餐厅,我们几乎吃遍了城市里所有出名的德式餐厅;每天的茶歇,都有丰富饮料和甜点,我们所有人都笑称这是美食夏令营。当然我也有糟糕的经历,刚开始的一两天,因为没有R语言基础,课后我不得不熬夜琢磨课上疑惑的部分,加上密集的聚餐中要一直说英语,导致身体疲劳,我在第三天得了急性咽喉炎。因为喉咙太痛以至于进食困难,看病时候直接两眼一黑,晕倒在了诊所前台。所幸吃了抗生素和止痛药并且注意休息之后,很快就康复了,总算是没耽误暑校的课程。
3、尾声
国内据我所知,也有类似的暑期学校,比如北京大学的数字人文暑期工作坊,仅从内容和时常来看,和ESU的设置非常接近,授课内容都涉及数据库、文本挖掘和可视化等。区别在于,ESU由于已经举办了12年,规模上稍大一些,课程内容也更为丰富,学员自主选择的方向较多。学员以博士研究生为主体,博后、青年教师,甚至是社会人士也可报名,只是费用比较高。此外,和国内课程免费,交通、食宿自理的模式不同,ESU的报名是收费的,但是德国和欧盟的学术机构给学生和青年学者较多申请奖学金的机会,有的奖学金免除了学费,而我获得的DAAD奖学金,则是覆盖了两周中所有的食宿和交通。同时,相比国内,ESU安排的文化活动和社交活动比较多,注重学员两周时间中的整体体验,主办大学也借此达到宣传的目的,打造数字人文办学的品牌效应。
报名之前,我曾咨询过一些参加过ESU的德国同学,所有人都是高度评价,非常推荐我去报名,他们中很多人甚至连续多年参加,这也足见ESU在欧洲数字人文青年学者中的影响力。我的老师Giovanni Pietro Vitali读博期间曾是ESU的学员,如今已经获得教职的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为我们授课。令人遗憾的是,暑校的总负责人,Elisabeth Burr教授在闭幕式时告诉我们,这将是她负责的最后一届了,以后很有可能ESU也不会在莱比锡大学举办。她本人实际上2019年就已经退休,只是因为对ESU的不舍,坚持到了现在,如今是说再见的时候了。我们所有学员为她买了一个橄榄树的盆栽,希望年届70岁的她能够永远生机勃勃,就像数字人文这个学术共同体一样。短短的两周,让我有了成为数字人文学术共同体一员的强烈冲动,希望在未来我真的可以骄傲的说自己是一名Digital Humanist,带着我的学术成果回到ESU。
排版:魏寒秋
最新公告
-
“数实共生:预见数字人文未来图...
2023-06-12 -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科研助理招聘启事
2023-05-29 -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2023年度学生研...
2023-04-14 -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学生研究员招聘&...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