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脑洞丨请设想一项数字人文应用项目(上)

课程介绍
设想:将考古发掘报告中文物出土时的组合、结构等位置信息以及其出土地的地形、气候等环境因素数字化,并以3D模型形式在数字平台搭建,或延伸到博物馆展厅投影,呈现当时的历史场景。同时可以从宏观的地图俯瞰,或拖动时间轴来观察同一地区的遗存变化。使同一遗址的文物之间、文物与环境之间有机联系,不用遗址间的宏观比较更为可观。也可以延伸更多动能,如利用数字比较,建立不同遗址文物之间的类型学排列研究,(类似之前京剧脸谱或佛像面部的比照,当然这一点用于研究还是辅助作用,仍需要专业考古学家的不断验算、修正)。 ——历史学院小L 设想:利用互联网中媒介形态多样的优势,建立一个中国当代新闻史数据库。数据库中既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媒体对国家、社会重大历史事件的报道脉络,又有我国新闻报道不同时期经典作品的展示(文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融媒体新闻等等不同媒介形态,宣传报道、深度报道、对外报道等等不同形式),同时将当下党报党刊正在进行的转型重大举措以各种媒介方式收集进入数据库中,实现历史与当下的交融。 ——新闻学院小F 设想:建立一个中国历代陶瓷的数据库,确定元数据标准,同时进行3D扫描。对陶瓷的各项数据进行多元聚类,当人们在网页上根据不同的性质搜索的时候,同一类的陶瓷可以被筛选出来,还可以对筛选出来时呈现的排布方式进行设计,用户选择一件陶瓷后会展现3D照片和各项信息。 ——新闻学院小Z 1.对“汉服”进行定义:以“汉族”为主的华夏民族服饰,收录时间:自汉王朝至今。 2.资料简单查询了一下,古籍有:《舆服制》,以史的形式翔实记录了历朝历代的形制特点与演变过程。《尚书》记载一些纹样和颜色;《礼记》(西汉·戴圣)中诸篇有汉服的记载等;现代的有:王国维《胡服考》,公认的古代服饰研究开山之作;逸宵泽《服饰研究》、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杨萌深《衣冠服饰》、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建立资源集,希望能对学术有所帮助。另外视觉化的呈现,我设想更多的是普及性的,面向大众的,学设计的也可以来汲取灵感。重要的是增强对中国服饰文化的认同感,为增强文化自信贡献力量。实现的难度还比较大,例如:对“汉服”的定义的争议,资料浩繁…… ——信管学院小H ——国学院的小H 设想:以数字信息系统,搭建立体式经济史信息系统,将经济学脉络以立体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用者可以通过某一种经济学说,发掘与之相关的经济学思想,并寻找到该经济学说所研究的经济领域的相关数据,从而对相关学说产生更深入的了解。 ——经济学院小G 设想:将全国的传统音乐进行汇总,并按地域进行分类,分类过程中尽可能具体。当用户打开APP,连接车载音响,即可按照定位自动播放相应的传统音乐,同时APP上呈现相应的音乐文化背景。这样既有利于人们沉入当地文化,提高旅游体验,又有利于中国传统音乐为更多人了解。上次讲座中老师提到过在美国进行的类似项目,但我认为二者目的不同,那个项目更倾向于娱乐,这个项目更倾向于普及和传承。 ——新闻学院小L ——国学院小Y ——历史学院小S
最新公告
-
2020数字人文年会
2020-10-18 -
2020年中国数字人文年会(CDH 2020...
2020-10-16 -
会议预告2020年数字人文年会(DH 202...
2020-10-16 -
会议预告第11届数字典藏与数字人文国际研(D...
2020-07-15